楊琪

楊家將的故事

有誰可以告訴我楊家將的整個故事.......楊業.太君.楊家各個英雄(7兄弟與八妹)......到最後楊門女將的發展過程穆桂英與楊宗保.......出家的是楊五郎..楊四郎呢?楊七郎怎樣死押.....
你問那麼多2000字根本不夠用父親楊業 母親 佘賽花楊業

北宋名將

本名重貴

又名繼業

麟州新秦(今陝西神木北)人。

原為北漢將領

屢立戰功。

其父為後漢麟州刺史

雄踞一方

是地方實力派。

年輕時以驍勇聞名

屢立戰功

“無敵將軍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

宋滅北漢

楊業歸宋

任右領軍衛大將軍、鄭州刺史等職。

宋初

宋朝廷試圖用對遼戰爭的辦法收復燕雲十六州

楊業奉命駐守戴舟前

五年(980年)

遼景宗率十萬大軍攻雁門。

楊業率軍突襲遼軍

遼軍大敗而回。

七年(982年)四月

遼軍分路攻宋

楊業統軍敗遼軍於雁門關下

斬遼兵三千人

俘萬餘人。

雍熙三年(986年)

宋軍分三路攻遼

楊業與主帥潘美等連克雲、應、寰、朔四州。

但東路宋軍於岐溝關大敗

遼軍乘勝大舉反擊

潘美、楊業等奉命掩護四州民眾後撤。

楊業力主兵至應州

誘遼軍向東

以保障民眾沿石碣谷(今山西朔州南)南撤

並設弓弩手千人於谷口

騎兵居中接應

扼阻遼軍南下。

但潘美與監軍王侁卻迫他率軍直趨朔州。

楊業知此行必敗

出發前約定潘、王率軍於陳家谷口(今山西朔縣南)接應

而自率軍冒死迎擊敵軍

以掩護大軍及百姓撤退。

但潘、王聞楊業軍陷入重圍

乃置楊業軍不顧

先行遁去。

楊業死戰

突圍至陳家谷口

見無援軍接應

復率殘部與敵苦戰

終因寡不敵眾

負傷墜馬被俘

不食三日而死

所部幾無一人生還。

楊業死後

宋廷聽信讒言

給他五品官應得的一半物品。

後知楊業是絕食三日而死

非常壯烈

宋太宗才下詔表示痛惜

稱楊業“誠堅金石

氣傲風雲”

同時處罰潘美等。

佘賽花 - 戲曲及小説《楊家將》中人物。

楊繼業之妻。

最隨丈夫為國征戰幾十年

其夫及七子一孫皆為國捐軀。

雖屢受奸臣排擠、打擊

但當西夏入侵宋境之時

她深明大義

以百歲高齡親自挂帥

帥楊家時而寡婦征西

體現了楊家將忠烈愛國的傳統。

是中國古典文學中老年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長子楊淵平

文武兼備

番人畏懼。

曾助祖父爭戰

又曾派其護駕送太宗至五臺山

後被遼君困於陽城

為了救宋太宗

他著太宗之御袍

坐在御車中

掩人耳目

後死於亂軍之中。

次子楊延定

於宋太宗被困於汾陽城時

見大郎喪生

其飛奔來救

遼將耶律其拍馬躍出

遼兵隨後擁進

斬斷二郎馬腳

二郎翻下馬來

被七騎斷踏而死。

三子楊延安

宋太宗時協防朔州受遼的侵擾。

於陳家谷為救父奮戰

但番兵太多

部將傷亡已盡

至剩下單騎左衝右突

最後力盡死於亂軍之中。

四子楊延輝

於陳家谷之戰時被遼兵捉去。

蕭太后招之為女婿

與瓊娥公主結婚

於寮國生活十五年。

宋真宗時

助楊延昭大破幽州

寮國亡後帶其妻歸宋

後封秦州鎮撫節副使。

五子楊延德

宋太宗時於陳家谷遇難

開其禪師贈與的小匣子

是一把剃刀

半紙度牒

剃髮出家。

宋真宗時

助楊宗保於九龍谷

破「迷魂鎮」

後助楊延昭大破幽州。

六子楊延昭

面貌很像父親

經傳梨花槍法

勇敢善戰。

他克承父志

替宋爭戰。

宋真宗時大破幽州

封其為代州節度使兼南北都招討。

鎮守疆邊

抵抗侵略

鎮守三關寨

番人畏懼

不敢入侵

部將和三關人民都愛戴他。

天禧元年

因病死去

享年五十七歲

追封成國公。

七子楊延嗣

與延昭相同

使一梨花槍

異常神勇

曾打死國戚潘豹。

其於陳家谷不及防冷箭

射中其腰際

翻身落馬

死於亂蹄下。

義子 楊八郎 楊延順楊八妹 楊琪楊九妹 楊瑛穆桂英 - 戲曲及小説《楊家將》中人物。

原為穆柯寨木羽之女

武藝超群、機智勇敢

傳説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

因陣前以楊宗保交戰

生擒宗保並招之成親

歸于楊家將之列

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

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

屢建戰功。

佘太君(佘賽花)百歲挂帥

帥時而寡婦西征

她五十歲尤掛先鋒印

深入險境

力戰番將

大獲全勝。

是中國古典文學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參考資料 《晉魂》

中國書籍出版社

1997
楊家將演義》是一部描寫北宋名將楊業一門五代忠烈事跡的小說

有關楊家將的故事雖流傳已久

甚至可說已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

但是一般人對楊家將的事跡

大抵是從戲劇中得知

其情節難免為了遷就劇情而遭到刪改。

為了讓有心了解楊家將故事的讀者有本可尋

本社出版了楊家將原著故事──楊家將演義

以重現楊家將故事的原貌。

雖然《楊家將演義》不是史實而是小說

但以探究原委的精神而言

原著小說自然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

  楊家將故事從第一代的楊業〈即楊令公〉歸宋開始

即展開一場又一場可歌可泣的故事。

楊令公遭潘仁美陷害

在狼牙谷撞李陵碑而死

長子淵平、次子延廣、三郎延慶

皆死於戰場;楊四郎為番兵所擒

後來在遼國暗助宋朝;楊五郎出家逃難;七郎遭潘仁美萬箭攢身而死

其慘烈直可謂驚天地

泣鬼神。

至此

楊家僅存楊六郎接續血脈

再由楊宗保傳至楊文廣

承續祖先之餘烈

為大宋江山拋頭顱

灑熱血。

  更難得的是

其間還寫到楊門女將不讓鬚眉的事跡

例如:穆桂英、琪八娘、瑛九妹、宣娘等。

楊家一門五代

不分男女

皆為不世之英雄。

最後寫至楊懷玉因不堪奸臣凌辱與殘害

舉家歸隱太行

恭耕田野。

結束了楊家忠義的事跡

歷經六朝天子〈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

其影響力之大

古今罕見。

楊家將可謂國之柱石

換言之

沒有楊家將就沒有安定的大宋江山。

  宋朝開國之初

太祖趙匡胤見五代軍人擁立將帥之風

妨害國家之安定

於是定下了重文輕武的基本國策

壓抑武將的發展空間

雖使宋朝文風大盛

卻也使國勢積弱不振

屢遭外族侵凌而無力抵抗。

此時如果沒有這些良將保衛國家

大宋江山早已成為外族的囊中物了。

可悲的是

武將常受文官的掣肘與陷害

往往抑鬱不得志

甚至隨時可能遭到殺身之禍。

楊家身負抗遼保宋的大任

自然也不例外。

歷代都難逃奸臣的迫害

從潘仁美、王侁、王欽、謝金吾、狄青以及張茂

皆無所不用其極的想打倒楊家將

楊家眾將也數次險遭抄家拆屋的命運。

  所幸尚有一些忠貞之士鼎力支持

才使楊家將的英勇事跡得以代代相續。

其中代表人物有八大王、寇準、包拯、以及後來的周王。

使讀者在觀賞本書之餘

除了有感於楊家為朝廷出生入死

卻換來奸臣陷害

人君何其不明

天道何其不彰。

道盡忠臣的淒涼與辛酸;更讓人切齒深恨奸臣殘害忠良。

是一部家喻戶曉的歷史演義小說。

讀者不僅讚嘆楊家將的忠義

楊家眾將更是個個身懷絕藝

楊令公勇猛過人

六韜三略無一不精。

楊六郎更是武藝超群

以其勇猛與智慧收伏山野強寇

使其為國家出力。

楊宗保、楊文廣更得神人傳授仙術。

除了楊家將之外

還有些值得一提的人物

如膽大心細的孟良;勇猛樸實的焦贊

以及岳勝的驍勇

使《楊家將演義》更加生動活潑。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杨家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資訊管理中心 的頭像
    資訊管理中心

    資訊管理中心

    資訊管理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